7月的一个上午,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马渡村委会会议室里,正在召开每月一次的村民代表大会。大会通过了村委会给每个村民发放1500元农忙补助金的决定。村民代表张玉荣说:“俺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很好,村里逢年过节都会发钱,每个家庭一年能拿近两万元。”
马渡曾是金水区最贫穷的一个村庄,2006年人均年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一半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迈进,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”、“全国魅力乡村”等一项项荣誉称号随之而来。村里接待了来自日本、印度、马来西亚等好几个国家的参观考察团,他们给了马渡新型社区建设和乡村休闲观光园区很高的评价。
由于紧靠黄河,长期以来,马渡村民大多以养鱼和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。很多村民从黄河抽水种水稻,水稻收获后,黄河水所含的泥沙就沉积在田地里。庄稼地年年往上抬高,宅基地还是原地不动,雨水就往房子里灌。“好不容易挣了点钱,都花在了垫高宅基地、翻盖新房上,形成了恶性循环,我家的房子经我手都已经翻盖了3次。”50岁的村民冯扎根说。
现在,村委会周围建起了新型社区。冯扎根一家住上了楼房,街道上有雨水管道,再也不用垫高宅基地盖新房了。
如今提起黄河,村民们再也不会摇头了。靠水吃水,村里提出了打造黄河沿岸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,建起了乡村休闲观光园区,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来游玩。园区里5000亩的观光果园,不时可以看到穿着统一服装的“工人”在劳作,他们都是马渡村民。李兰玉负责果树养护,月工资一千多块钱,加上村里每年的分红,收入跟以前外出打工差不多。“但现在能给老人尽孝,能和孩子们在一起,生活幸福多了。现在想想,生活在黄河边上,还是挺幸运的。”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(2013年07月28日10版) |